海外交流

汤小红老师2018上赴美国德州大学里奥格兰德河谷大学访学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5 16:24 浏览次数:

从2018年2月6日到2018年8月6日,半年时间一晃而过,我的访学生活已经结束。这次访学经历,我的收获很多,从以下方面对此进行总结。

首先,我感受到学校对师资培养的重视。

我的这次赴美访学,是由学校公派出国。不同于那些申请留学生基金委经费的老师,我们不需要自己去进行繁复的申请,不需要自己去一一联系国外的导师,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外语培训和考试自己的申请,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一是要面临外语的培训和考试,这个当中就有非常多的老师未能通过;二是要自己去联系导师,要准备厚重的简历,要面临着导师拒绝的风险,有时一个一个导师申请,导师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这就有非常大的挫败感,但是为了不放弃,只得硬着头皮又继续往下申请;三是留基委的名额也有限,不一定能够顺利的申请下来。所以,我们学校的公派访学,省略掉了非常多麻烦的环节,而且,学校还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出国前办护照和签证,学校进行了全程的指导,有些事情学校国交处还亲自帮我们办好、处理好,省却了我们很多的事情。有时因为有些突发状况,学校国交处也是主动及时的联系省外办,迅速的帮我们解决好。出国后我们在美国的生活遇到了问题或者困难,联系到学校国交处,国交处的领导和老师也是第一时间给我们答复,帮我们解决处理好那些难题。所以,学校对师资培养的重视,让我感觉这次访学机会非常难得,我非常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机会。

其次,德州大学里奥河谷分校对我们的关照。

出国后,面对陌生的环境,要适应新生活,添置生活用品等,很多人可能会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但是我们没有,因为在美国德州大学国交处的帮助下,我们学校已经提前在学校附近帮我们租好了房子,购置了必须的生活用品,我们的生活能够迅速安顿下来。美国学校国交处的老师对我们特别的关照,我们刚一抵达,美国学校的国交处已经派了专门的老师到机场迎接我们,知道我们刚去没来得及买东西,他们提前备好了方便面、水果、洗发水等生活必需品送给我们,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第二天,美国学校国交处的领导和老师给我们专门举办了一个欢迎排队,请我们吃美味的墨西哥食物。之后的访学生活中,只要我们生活上有什么需求,德州大学国交处的老师就会热情的帮我们解决,如帮我们到电力公司开通电,帮我们处理网络的事情,帮我们买床垫等生活上的事情,美国国交处的老师都亲历亲为,不辞辛苦,帮我们处理了很多生活上的难题,让我们的生活无后顾之忧。而且,美国国交处的老师还给我们分派导师,让我们去了后就能跟导师联系,很快的进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我们想换导师,或想去听某些老师的课,德州大学国交处的Gasper也会努力的帮助我们,积极的去联系相关的老师,给我们的学习也提供了很多便利。所以,我感觉,美国国交处的领导和老师都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关照,我非常感谢他们,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陌生人的关爱,感受到像在国内一样的温暖。

第三,国外导师郎勇教授夫妇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郎勇教授是一个中国人,虽然他身患重病,但是他仍然乐观积极的生活。他带我和唐老师去Writing and Language Study Department找教务秘书和系主任,在教务秘书那打印了我们适合听的课的课表,在系主任那申请到我们可以听系里任何一个老师的课,所以,在郎教授的帮助下,我们听课学习非常方便。郎教授是我们的导师,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召集他的门下弟子集合开会,听取每个学生近段的学习情况汇报,然后给出他相应的指导。他是一个很有思想和抱负的老师,他希望我们能够把在美国学到的好的教学方法适当的运用于国内的教学,他希望国内的英语学习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能够真正的提高国内的英语教学水平。此外,他和他的夫人还给我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便利。我们到美国后,因为没有车,置办生活用品不方便,郎教授和他的夫人亲自开车带我们去超市买菜、买水、买生活必需品。所以,我能够遇到郎教授,成为他的门下弟子,我觉得非常幸运,他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第四,我个人学习上的收获。

一、听课中学习到美国大学课堂的课程形式

我在德州大学里奥河谷分校听的课程有多明戈斯的《文学理论》、有考林的《写作学》、爱德华的《1968文学与文化》等。多明戈斯的《文学理论》课是开给研究生的课,讲述的各种文学理论,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这是我的专业课,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争得多明戈斯的同意,去听了她的课。她的课程形式是先自己讲述,然后请同学分组讨论,发表意见。同学都非常认真,事先做了很多准备。组员先集体讨论,然后把意见汇总给其中一个同学,由这个同学代表整组同学发言。在这堂课中,我感受到学生的任务比较多,他们在课下要做大量的作业,课堂仅仅是他们学习中很小的一个环节。考林的《写作学》面对的是本科生,课堂人数比较多,老师事先给他们分了组,每次课讨论一个主题,都是学生事先完成,搜集资料,做好教具,做调查问卷,设计问题,做ppt……上课时,以组为单位上台,讲述本组准备的内容进行讨论,组员每个同学都发言,每组讲完后,评出优胜组。这种课堂上,老师讲的很少,只在各组比赛完了后,由老师总结发言。这种课堂形式,学生讲得更多,课下准备课堂内容,组员之间互相协作,全员参与,培养团队意识,组员同学的内容准备,都是非常充分,采用非常多的形式,说明他们开动了脑筋,在这种课堂上,非常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当然,课堂气氛也是非常宽松,学生在准备答题的时候,设计的有奖问答,准备了很多零食,发下来后,有些学生就会开始吃零食。但是,不管怎么宽松,课堂却仍然感觉有凝聚力,没有感觉过分松散,大家都有事干,也会按部就班的完成课堂环节。爱德华的《1968文学与文化》形式就更为特殊,课程老师自己不讲,全是请其他老师来讲授相关的内容。这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术业有专攻,每个老师讲授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也避免由一个老师讲授可能带来的枯燥,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参加presentation感受到美国大学的科研提升形式

Writing and Language Studies Department每周二中午在Academic Services Building举办Presentation,每次有一个专门的老师主持,进行Presentation的老师有年轻的老师,也有年老的、资质很丰富的老教授。年老的教授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起一个带头引导的作用,传授年轻的老师们他们怎么做科研,用他们自己的实例来教导年轻老师科研的方式,也用他们自身对科研的追求来鼓舞年轻老师对科研的热忱。年轻老师在这种Presentation的形式中能获得很大的锻炼与提升。年轻老师做了研究后或写了论文后,自己有时可能找不到自己论文中的漏洞或缺陷,通过讲解,然后通过在场听的人的提问和意见,能够找到自己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好好修改自己的论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种Presentation,参加的人很多,有老师有学生,组织者先把题目和提纲预先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系里的导师,并请系导师发给自己的研究生。参加每次Presentation,感受科研氛围,积极思考presentation内容,学习科研方法,对个人科研有帮助,对整个学校的科研环境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三、参加教学研讨会

我在UTRGV参加了一次全校的教学研讨会,那次主题是讨论学生的评估体系。教学过程固然重要,对学生的评估也是UTRGV教学研讨中的重要的一环,研讨人员也没有忽视掉,而是积极的在思考,在考虑如何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研讨会先有主题发言,发完言后休息茶话会,后来是分组研讨。讨论对学生评估的重要性和怎样评估学生,采用哪些方式和手段。整体感觉,这样的研讨会组织者很重视,很规范,参与人也是积极献计献策,说明都是非常关注教学的一线老师,他们真真正正想要踏踏实实的把对学生的评估做好,把教学的每一环节做好。

四、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我是访问学者,除了学习美国的文化,还身负着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重任,所以,只要学校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我参加了美国一所高中的中国春节晚会,在那场晚会上,主要是美国人表演中国节目,如唱中国歌、跳中国舞等,我是协助一位老师帮她准备中国舞龙节目,而且教美国人剪中国的“春”字。我还参加了在UTRGV举办的中国文化交流活动,教美国学生剪纸,教他们使用筷子,帮他们把他们的名字译成中文名字……从这些活动中,我看到美国人对中国文化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喜欢中国的文化,他们对参加这些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有兴趣,有的美国孩子特意找到我们,请教中国春节的民俗文化。

五、科研工作

去美国是2018年2月份,那时面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刚好一个月,我在国内的时候拟好了一个题,去美国后觉得这个选题不好,临时改了另一个选题,所以那一个月时间,我除了上课听课,参加Presentation,其余时间都是呆在图书馆准备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直到3月份,才把申报书交上去。后来的日子,只要有时间,我基本上也是在图书馆度过,看文献,写论文。美国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图书馆也非常宽敞安静,非常适合从事科研工作,可惜的是,时间太短暂,还没很好的沉浸下去,我们就面临着要回国了。

总之,美学访学是我人生中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我很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机会,让我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当然,因为时间不长,而且个人的能力和其他一些个人的欠缺,我的这次访学还留下了一些遗憾,我希望,在我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弥补这些遗憾,能够更好的在学校的支持和指导下,能够更好的提升和完善自己。

(汤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