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马来西亚交流总结
22级928小教文3班谢瑞玉
我是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三这年我选择了作为交换生来到马来亚大学。在这次的月末总结中,我想为准备申请马来亚大学交换项目的同学们提供一些申请经验,然后介绍一些我来之前的前期准备。落地马来西亚后,我主要想分享的是当地的公共交通,以及我自己的一些学习生活。
一. 前期准备
1. 签证申请
作为交换生,需申请马来西亚的学生签证,这是针对外国学生的长期签证。
• 申请步骤:
1. 从马来亚大学获得录取通知书(Offer Letter)。
2. 填写签证申请表格并提交所需材料。
3. 等待马来西亚移民局审核(通常由学校协助)。
4. 获取签证批准函(Visa Approval Letter)。
5. 入境后到马来西亚当地移民局完成签证激活。
这些步骤都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过不用担心,马来亚大学会给你发详细的申请签证指导,事无巨细地涵盖每一步,只需要注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好。一定要提前规划,因为从提交申请到拿到签证可能需要6-8周。我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立即开始签证申请,整个流程用了差不多一个月多,因此建议提前准备,避免影响行程。
2. 行前准备
(1)行李准备
去之前整理好生活和学习用品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马来亚大学分享给我们一份清单,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参考。
![](/__local/E/C3/4F/006450DE532A53E5AD695DAA6B4_6910CDCA_161F8.png)
![](/__local/D/21/77/74598E18B22541CF780365140B1_3F10B34B_18B6D.png)
(2)资金准备
一定要提前开通国际信用卡或借记卡(如Visa或MasterCard),以便境外支付和提现。我本人选择的是工商银行的星座visa卡,一般来说学生申请信用卡都是没有额度的,可以直接当成一张储蓄卡来用。因为马来西亚林吉特属于小币种,国内很多银行线上购汇也没有直接购入林吉特的途径,多数是购入美元,然后在消费时换算成林吉特来使用,所以汇率不一定划算,可以在前期刚入境,还不熟悉当地环境时使用。入境马来西亚后可以线下拿银联卡直接去ATM换现金,就是人民币直接兑换林吉特,没有换成美元这个步骤,不会吞汇率,所以比较划算,适合入境后长期使用。
当地的银行卡我并没有办,考虑到交换生只呆六个月,所以没有办的必要。不办卡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交房租,特别是没有申请到宿舍住校外的情况。当地交房租基本上收款都是当地银行账户,解决方法也很多,可以找相熟的朋友给现金代缴,也有不少做马来西亚代缴的微信公众号(选择时候注意甄别),不过最靠谱的还是拿着现金直接跑对应的银行,找工作人员帮你打到对应账户上。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必要办一个当地的银行账户的话,可以上小红书上查攻略,类似的攻略很多。
马来西亚移动支付也是非常发达的,国内的支付宝和微信在很多地方可以使用,付款的时候可以询问店员是否可以使用,能用微信和支付宝的我还事尽量选择使用微信和支付宝,因为能省掉购汇的一步,直接按微信和支付宝的汇率扣人民币,而且这两个软件汇率还是不错的。本地的移动支付主要使用touch’ n go,相当于马来西亚的支付宝,可以跑到线下便利店拿现金充值,也可以通过支付宝充值,具体就不赘述了,相信大家能够在小红书上搜到。
(3)机票预订
提前2-3个月购买机票,选择性价比高、行李政策适合的航班。我通过机票比价软件选到了直飞吉隆坡的航班,行李额度是20公斤,足够携带必要物品。
(4)住宿安排
一定要提前确认住宿,是申请学校宿舍还是选择校外租房,如果申请学校宿舍,一定要在填写申请时确认自己的网络环境,提交完毕后一定要再次确认是否提交成功,我就是因为网络没有提交成功,而且自己当时也没有再次确认,直到一起的同学已经收到了宿舍邮件,而我却迟迟没有消息,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当初根本就没有提交成功,最后只能在校外租房。
如果确定好了,要在校外租房需要提前一到两个月就开始留心适合的房子,这个时候好的房子还能用好的价格拿下,如果到了临了再来找,同样的价格就租不到好的房子了,价格会翻上一番,而且基本上也是别人挑剩下的。考虑好自己是整租还是合租,如果是合租的话,一定要找好的室友,在住宿方面一定要多花一些心思,毕竟你会在这一个地方住六个月,如果不好会影响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 公共交通
落地马来西亚后,也会有许许多多的难题和疑惑,对于第一次出国的我来说,怎么打车,怎么搭乘当地的公共交通,怎么使用当地的生活软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身边其他交换生留学生不同,我并没有住在学校,也没有住在小红书推荐的诸如sl,sv、vivo一样热门的小区里,我租的房是一个单栋民房,所以不像住小区那样可以找到拼车的每天上下学,所以我更多的是使用公共交通,所以乐于和你们分享如何搭乘马来西亚当地的公共交通。
吉隆坡的地铁大多都是在城市中穿行,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色,在地铁的首段和末端都是像这样的玻璃窗,当你站在首端的车厢向前看,会觉得自己像是在驾驶仓一样。位于热带地区的大马天总是很蓝,云给人的感觉很近,格外好看。乘坐这样的地铁你可以用现金直接买票,但对于我们交换生来说,需要在这里呆上半年的时间,办一张地铁卡还是更方便的。你可以去到任意的一个地铁站,在进站的刷卡闸机旁都能看到人工窗口,你可以直接办理touch’ n go的交通卡,不需要携带任何证件,只需20马币就可以,但这张卡丢失是无法挂失的,所以记得好好保存。办好这张卡之后往里面存好钱,乘坐地铁进站和出站的流程和国内是一样的,中间搭乘的流程可以参考谷歌地图或者movit。这张卡同样可以用来刷公交车,值得注意的是吉隆坡的公交车只能使用公交卡,无法使用现金哦,所以如果要坐公交车一定要办这张卡,否则上了车不收你的现金还是比较尴尬的。而且吉隆坡的公交车不是每站都停,需要你在自己的站按下车铃(下车铃是一个红色的按钮,和国内公交车下车铃是一样的)车子才会停下放你下去,所以在一开始坐公交车去一个新地方的时候,如果不熟悉下车站,一定要注意看着手机上的导航,到站了按下车铃,不要坐过站哦!和国内不同的,还有吉隆坡的公交车上车下车需各刷一次公交卡,共两次。第一次上车刷会扣3马币,相当于公交车最高扣费,而第二次下车刷会根据距离退还一部分钱,比如我从商场到学校坐公交车需要1.8马币,那么上车第一次刷会扣除我3马币,要下车了再刷第二次会退还我1.2马币,总共花费1.8马币。所以一定要记得刷两次哦!
最后关于公共交通要说的一点,就是注意自己卡上剩余的钱,低于10马币无法乘坐地铁低于5马币无法乘坐公交车,到时候坐车卡里没钱了,就比较麻烦,只能自己打车了。所以出门前如果计划乘坐公共交通,一定要确认卡里钱是否足够。
三. 学习生活
马来西亚的高校授课使用英文,但初次来到这里使用全英文听课肯定还是会有一定的障碍,解决方法一是.使用靠谱的同声传译软件,二是课中进行录音或录屏,课后再次精听,三是课后自行消化PPT或者自行寻找材料自学。归根结底还是把内容搞懂,如果实在对于英文内容的理解有困难,可以使用中文教版先理解知识点,再返回去看英文教版,这样对于母语是中文的人学习英文内容是更简单有效的。
且马来亚大学多数是小班制授课,我有一门课班上只有九个人,其他多门课也是10到20人左右,所以课堂讨论和互动居多,每个人都需要积极的参与并发言,一定要克服语言障碍,不必害怕自己的英语口语不够流利,表达清楚是最重要的,同学和老师都会耐心倾听。刚开始羞于表达多少是有点,但说多了之后慢慢地就会越来越流利,越越来越适应这样的学习风格。在国内的大学我体验到的课程更多的是倾听,在这里上课更多能体验到的是表达。
马来亚大学的课程任务较多,包括平时作业、小组报告、考试等,需要提前安排时间完成。每周我会把重要的作业任务列出来,并设定完成时间,避免拖延影响成绩。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主动约老师面谈,或者通过邮件咨询。老师普遍都很友善且乐于帮助,尤其对国际学生的情况很理解,也会特别照顾。我就曾因为不清楚作业格式发邮件询问老师,他非常详细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并提供了参考范例。
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正在计划交换的你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毕竟,人生就是要大胆尝试,给未来的自己留下“哇,我居然这么厉害!”的惊叹瞬间~所以,还在等什么呢?赶快行动起来吧,马来亚大学在这里等你哦!
赴马来西亚交流总结
21级英语3班肖静怡
一、 前期准备篇:
在意识到要来马来西亚时,我们就需要去了解到马来西亚要准备 些什么,要注意哪些方面。
1. 首先是得知交换生项目申请成功后,如何在马来亚大学官网上 提交所有资料,以及申请签证(得知项目申请成功后,没有护照的一 定要及时办理,后续的资料以及签证都需要护照)。
国交处老师会将我们的资料,如姓名、专业、邮箱以及护照等通过邮箱发送给马来亚大学。再次之后,马来亚大学会通过你提交给国交处的邮箱地址,来联系你。邮箱里附带有 PDF 文件,即如何在马来亚大学官网提交所需资料以及如何申请马来西亚签证。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一步一步填写资料,并且要在马来亚大学资料提交截止日期前完成(一定要按照文件里的步骤完成,不会填写的,要邮件给马来亚大学,它看到会及时回复你,等待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也可能会很快回复你,请不要连续发送相同的邮件)。
在提交资料的途中,会注册很多账号, 比如说 MAYA 系统、
SISWAMAIL、马来西亚移民局官网账号等等,一定要记住自己的账号 以及密码! 其中一个账号极为重要,即 SISWAMAIL。
*学分兑换:我去马来亚大学交换期间是出于大四上学期,在湖 一师是没有课程需要学习的,所以我就没有兑换学分的需求。我只要
在马来亚大学修满 6 学分即可,随便选自己感兴趣或者和自己专业相 关的课程。如果处于大二大三期间过来进行交换,那要询问本学院的 老师兑换学分的有关要求是什么。
2. 其次是物品准备篇。
首先是支付方式,马来西亚的支付方式一般是 Touch ’N GO(简 称 TNG),所以在国内时,就应该申请国外可支付的银行卡,如 VISA、 MASTERCARD(最常见的信用卡), 马来西亚也可以用 Alipay 以及 Wechat,如 KK、711 等便利店或者部分餐馆,但是一般的本地小摊子、 餐馆、大部分超市等不可以用Alipay 以及 Wechat,只能用 TNG、信 用卡以及现金。所以说很有必要办理信用卡以及在国内就应该换好马 来西亚币种(带上人名币现金到机场或者大马这边的 exchang 换钱也 可以)。
其次是电话卡可在机场办理,没有必要在国内提前购买,推荐 hotlink,这个运营商有可开国际漫游的选项,到泰国、新加坡等地 方时好用且比其他运营商便宜。国内电话卡也要记得在来大马前开国 际漫游,不然在这边收不到短信。
最后是小物品。这边的插座也和国内不一样,至少要买一个转换 接头(英标),当然买一个全球转换头到其他国家旅游会很方便;带 点国内的感冒药或者过敏药,不然在这边可能买不到国内的药品。
3. 最后是 APP。
国内常用微信、 QQ 等社交软件,国外一般常用 WhatsApp、 Instagram 等。打车软件为 Grab、Airasia、indrive、bolt 等。在国 内时,就可申请 WhatsApp 账号,以便后面接受学校消息,官方通知 的消息,一定要记得及时查看以及处理。
二、 适应篇:
学校会组织当地学生组成 buddy group,将交换生分成众多小组。 buddy 会组很多局带着交换生一起交流学习,帮助交换生在大马生活 学习,所以不用担心独自一个人来异国他乡不适应怎么办。
我认为我个人融入新环境、结交新朋友等是比较快的,遇到困难 就解决困难的那一种。前期申请项目、签证, 查找所有攻略等等是我 一人独立完成,抢课也十分顺利,就是抢宿舍不太顺利。
1.抢宿舍。交换生宿舍分为四种,即kk10、kk11(男生住)、kk12、 International House。IH 是最好的宿舍,在校外,一个月房租 450RM (不包水电费),有热水、空调、冰箱、微波炉、洗衣机、厨房等,四 人一套房子,一共两间房,两人一间。IH 附近有中国餐馆、小商场等 等。学校在 IH 门口设置了免费校车站点,工作日来回学校十分方便, 一般半小时一趟车。其他宿舍都没有空调,只有风扇,环境设施也没 有 IH 好,他们是公共浴室以及厨房冰箱什么的,所以 IH 很难抢。
飞机票也是确认来大马这个项目,我就和另外一位女生提前好几 个月买了。学校迎新周(UM Week of Welcome,UMWOW)是 23/9/2024- 27/9/2024,我是 25/9/2025 早上 10:10 下的飞机,先坐大巴到的 kl central,再打车到的学校宿舍,到学校宿舍已经快下午两点了,我 当时一点东西都没吃,刚到宿舍门口就下雨了,办理宿舍入住的时候 也不太顺利。
2.宿舍入住。宿舍办公室的老师和我说要先在 EPAY(学校的一个 网站)上交宿舍入住 deposit,我用我刚办的visa 卡支付不成功,尝 试了很久也不行,新认识的一位来读硕士的女生她也支付不成功,当 时和办公室老师沟通也稍微有点问题,因为有点听不懂印度口音。我 们尝试了各种方式,过了快一个小时,我问老师可以先办理入住,明 天再交 deposit 吗,老师说不行,只能先提交,再入住。当时真的不 知道怎么办了,不然只能去开酒店先住一个晚上。过了一会,来了一
位本地的女生带人办理入住,她帮助我们和印度女生老师沟通,给出 了解决办法,去银行取现金,再转给学校银行账户,正好最近的银行 就在 IH 的后面,当时正在下雨,那位本地女生开车带我们过去了,真的非常感谢她。
那天吃到第一餐饭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五点五十五。第二天就去 诊所做 EMGS 的体检,第三天就参加了 UMWOW 的闭幕式。
三、学习篇
我在马来亚大学选了两门课,一门是线上的马来语课程,一门是线下的流行音乐入门。选课要提前查,首先是和你专业相关的或者你感兴趣的课程,其次是课程学分必须满 6 学分,选的这几门课程时间不能 有冲突,要自己在 timetable(学校官网上),要给出好几个课程排表, 因为 UM 的课不像国内直接给你排好课,UM 的课是要靠自己抢,没抢 到只能去选择别的课程,而且在抢课前,还要填写好自己的资料,不 是一点进去就是抢课界面。所以说,在抢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 查好抢课攻略。
马来语课程的学习平台是用的 Future Learn,就和国内学习通 线上课程差不多,要刷课,一大章节一个小测试。不一样的地方是老 师和学生会有一个 WhatsApp 群聊,每周上课前老师会在群聊里上传 今日的学习要求以及一个作业文档,文档要提交到学校的课程系统 spectrum 上;每节课要到 spectrum 上签到;有时可能有线上会议; 有 mid-test、presentation 和 assignment。 目前 Mid-test 是老师 发一个文件,在规定 2 小时时间内提交即可;Assignment 是以Daily Life as a Student in Malaysia 为主题,小组合作撰写成一篇report, 第十四周前提交即可;Pre 是根据Assignment 的内容,用马来语,每 小组 10 分钟简单展示即可。所以说,在这边看的就是自学能力,若 有任何疑问在群里联系老师。
流行音乐入门课程十分有趣,老师讲话很风趣,口头禅是oh my goodness。原本上课时间为中午 11 点到下午 2 点,但是这位老师一 般 11:30 多开始上课,快下午 1 点的时候就会下课。课上的活动大 部分 是在 赏析音 乐 、 一起合 唱 。前两个月 的作业也 只有 一个 Presentation—赏析一首马来语歌曲(自主选择歌曲,从 melody、rhythm 等方面进行分析);Assignment 是学会唱 Yellow。
像这种选课模式,一个班的同学之间刚开始都是不认识的,所以 说也就没有像国内第几届什么专业什么班级的说法,大家一般只会问 你的Faculty。一个课程人多的可能有 100 多个,这是大班,人少的 可能只有 5 个,这是小班。我朋友周一早八的那门课就只有 5 个人, 加上老师 6 个人。
我室友 Victoria 是汉语言专业的,她选择的中文课程有很多作 业(她选的课程为中文授课)。首先要看很多中文书,然后写论文, 再将论文打印出来,分发给同学们,最后老师在课堂上对此进行评价。
四、交友游玩篇
来到马来西亚交到了很多的好朋友 ,我和他们一起玩了吉隆坡、云顶高原、马六甲、槟城、双威以及泰国甲米、普吉岛和曼谷。 在这边我也认识了 日本、韩国等国的朋友,但是 一起相处的时间很短,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享受一起度过的时光。
此外,我也参加了不少的聚餐以及文娱活动,如小语种课程 (中文韩语日语法语马来语,交换生可当老师也可当学生)、羽毛 球、排球、参观农场(sheep、goat、fish、rabbit 等等);学校各 处也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图书馆活动(集章后获得一个小冰淇淋)。
在马来西亚的交换生活是一段充满新鲜与成长的旅程。初 来时,面对陌生的语言、文化和环境,既兴奋又忐忑,但逐渐融入后, 这片多元文化的土地让我学会了包容与理解。从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 交流中感受到真诚,从校园到市井体会到文化交融的魅力,每一天都 在开拓眼界。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提升了语言能力与独立性,更让我深刻体会到 世界的广阔和多样性。文化的碰撞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学会在差异中 寻找共鸣,也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文化根基。交换生活教会我,走出 去不仅是为了看世界,更是为了找到内心的宽广与力量。